近年來,華池縣立足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逐步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單一種植到全產業鏈的轉變,走出了一條專業化、合作化、園區化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華池縣的主導產業之一,小菌棒開啟了它奮起致富的旅程,一幅業興人富、村美人和的美麗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走進華池縣山莊鄉食用菌產業園,只見一排排現代化黑色溫室大棚整齊排列,甚是壯觀。目前山莊鄉食用菌產業園共有四季養菌出菇大棚242座8.5萬平方米,去年在縣委縣政府及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園區新建了愛爾蘭大棚及配套自動化生產線一處,使得菌種生長的溫度、濕度、含氧量都可以通過智慧系統實時調節,有效節省人力成本,縮短生產周期。
華池縣食用菌產業園生產部經理楊成剛說:“我們的原材料是硬質木屑、石膏加麩皮,所以說就是保證了我們這個產品的這個最原始的質量,然后在去年的基礎上,我們新建了一個愛爾蘭大棚,全自動化生產車間,這樣的話,全部實現那個恒溫、恒濕、溫室光氣全部是自動化控制,這樣就是說提高了那個花菇的品質和花菇的質量,而且產量大大地增加?!?/p>
菌棚內,菌菇的芳香夾雜著潮濕泥土的味道沁人心脾,一排排菌棒上各種方向的“小傘”長勢喜人,工人們“一人一道”邊分揀邊采菇,忙得不亦樂乎。園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生產菌類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為確保市場供應,產品出口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創匯22.8萬美元,實現華池特色農產品外貿出口破“零”。
慶陽智贏達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丁珂說:“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600余萬元,其中菌棒銷售收入1000余萬元,花菇銷售收入1600余萬元。目前出口的國家有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等國家,我們今年準備努力拓展衍生品的開發,特別是在花菇醬、超微粉、花菇面條等產品系列產品的開發上,積極的拓展國外客戶,進行友好的洽談,在拓展國外的市場,提高我們公司的產量?!?/p>
食用菌產業園的建成運營,成了當地群眾務工的好去處,同時群眾還可以通過土地入股進行分紅,也可自主經營發展食用菌產業,一系列措施拓寬了當地群眾的收入渠道。
山莊鄉尚灣村黨支部書記胡國龍說:“我們的群眾通過土地流轉、資產入股的方式,參與到企業園區的經營或者分紅,群眾也可以通過自主經營的方式延續給予技術指導,2022年連續為尚灣村集體分紅68萬余元,帶動當地600余人務工,戶均增收一萬余元?!?/p>
該園區可以充分利用秸稈廢料、畜禽糞便等原料,積極探索以種植業、養殖業、菌業為循環鏈條的“三元雙向”農業循環模式,不斷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努力做到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全力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山莊鄉司法所所長李文超說:“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獨特的氣候特點、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按照四個一體要求,全面拓展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產業鏈條,按照政府做決策、建機制、搞服務,龍頭企業做技術與品牌、托市場,合作社做紐帶、建基地、聯農戶的組織模式,依托全市食用菌科技示范鄉鎮創建為契機,進一步提升產業效益,助農增收致富,為山莊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