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云端守初心 聚焦基層講民情
--攝影人辛榮鈺的光影變奏曲
他長期從事于地方黨委主流媒體新聞宣傳工作,引導弘揚時代主旋律,暢達民情民意,充分發揮自身新聞攝影特長,利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為宣傳家鄉、贊美家國,小角色也曾發揮了大能量。
一、十年磨一劍,踔厲奮發傳播正能量
眼下,我們正處在一個網絡媒體空前發達、成熟的階段。但是按下時光按鈕回到12年前,很多地方黨委、政府并沒有形成具有影響力和真正發揮作用的官方互聯網門戶網站,地方主流新聞媒體也正處在新媒體運用嘗試和探討的階段,受到傳統新聞工作模式和其它因素的制約,紙媒和電視是當時傳播的主流媒體,但是總會遇到力不從心的時候。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2010年10月“中共慶陽市委網”作為中共慶陽市委官方宣傳陣地和慶陽本土主流新聞網站便應運而生。也正是這一年,因為他在新聞學和網絡管理業務方面的特長,辛榮鈺幸運地從縣上被選調到市委辦公室參與網站的籌建、管理、新聞采編工作。這個平臺讓他的所學所長得到了充分發揮,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正式加入了黨的新聞宣傳陣地,這一干就是近十年。從此,筆記本電腦、相機便成了他拿得起、放不下的“武器”,在機關、在田間、在路上、在病房... ...他從未因為任何原因放下自己“執著”的武器。由于各方面的客觀困難,網站的日常業務長期只有他一個人在經營辦理,但他從來沒有因此而氣餒和抱怨。市委市政府舉行的每個重要新聞活動都能看見他背著相機的身影,轉眼間網民當天就能在“慶陽市委網”看到一篇篇及時而又準確的新聞報道;每一屆領導班子對于慶陽市發展繪就的藍圖和為老區振興所做的努力,均能在“慶陽市委網”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展示;每個層次每個機關對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動態,均能在網站滾動顯示;網民和老百姓的困惑和訴求,均能及時送達相應領導和部門,并耐心地進行回復交流。因為全身心的投入和管理,“慶陽市委網”曾多次受到時任黨委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成為了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干部每天必看的門戶網站,更成為了廣大群眾和在外的慶陽人傾聽慶陽聲音、了解家鄉變化的重要平臺。
二、有志者事竟成,全力以赴為家鄉代言
2019年5月,辛榮鈺做為加強環縣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力量的一分子,遠離熱鬧的城市,來到環縣天池鄉曹李川村開始了為期2年的駐村幫扶工作。從整村脫貧出列到所有建檔立卡戶全面清零,曹李川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此時,身在一線的辛榮鈺是這場世紀脫貧大攻堅的參與者,也是見證者。除了做好駐村幫扶本職工作之外,他想到要在這里生活工作兩年,這地方怎么也稱得上“第二故鄉”,他要利用自己的專長為“家鄉”代言。學生們搬進了新學校,他比孩子們還要激動,從這一刻起,他開始用手里的相機記錄下了學校搬遷前后整個過程大量的紀實照片,并迅速形成新聞稿件在市內外各大主流媒體和社交平臺編發,這一“發”便不可收拾。村里來了放映員、藝術團下鄉慰問演出、村民易地搬遷入住、鄉親們走上了新公路、合作社又分紅了、村上的“主題黨日”怎么過、困難群眾和黨員得到了關愛、村民在家門口看上了大戲... ...老鄉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等重要的或者“不重要”的活動和事件,他都千方百計地進行挖掘、拍照記錄、報道,甚至誰熱衷于二胡表演、誰擅長唱歌及老支書大半生的心路歷程、鄉村學生純真而渴望的眼神都成了他鏡頭中不能落下的瞬間,他希望通過媒體和網絡宣傳,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大山中的真、善、美,能夠讓人們全方位地了解國家脫貧攻堅各項政策在基層是怎樣實施的。事實上通過他堅持不懈地努力宣傳,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他駐村期間天津一家愛心人士帶著大量現金聞訊而來,看望資助了曹李川村部分困難群眾;貧困戶也更加了解國家幫扶政策的實施過程,消除了相互之間的猜忌和矛盾;村里的農產品拓寬了網上銷售渠道,農民的收入得以提高;以前因信息封閉、思想僵化的部分群眾思想發生了變化,更加熱愛自己生長的地方,致富的底氣更足了;最讓他欣喜的是,當他回到市區碰到熟人,人們都知道有個地方叫“曹李川”。
三、一蓑煙雨任平生,匠心雕琢光影之夢
生活的瑣碎、工作的繁忙、社會壓力大,在我們這個年代尤其明顯,很多人把解壓和放松的途徑寄予了網絡,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問題是怎么利用好多元而又復雜的網絡?有的人善于運用網絡,“網”事無憂,處處洋溢著正能量,有的人卻“網”乎所以,迷失自我。辛榮鈺在這方面的做法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他作為較早接觸網絡的一部分人群,用他的話說,網絡只是一個生活工具,并不是游離于法外的天堂,我們要理性地、正確地使用它,它就會展現出無窮的魅力。除了日常獲取需要的資料和知識,他也善于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平臺,經常性地發表一些慶陽本土的傳統民俗、特色美食、民間技藝照片,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傳播家鄉非遺文化;讀到一本好書,他也會發表自己的感想推薦好友;為家人做一頓可口的飯菜,他也會熱心分享烹飪心得;行走于市井街巷,他用鏡頭感知人間煙火,也會分享網絡,讓更多的人品味最真實的人生,熱愛這平凡的世界。
借助鏡頭,我們得以跳出日?,嵭?;親近網絡,將遠方的美好納入到視野之中,產生情感思想共鳴和美的享受,愿愛上網的我們擁有“閑看兒童捉柳花”的情趣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開闊胸襟。